研究院动态
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来访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2023年12月20日,应任若冰青年研究员邀请,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来访我院并进行题为“GPCR结构药理学和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药物设计”的学术报告。徐华强研究员在报告中全面概述了他及其团队近年来在GPCR结构药理学研究领域的显著成果,解决了GPCR领域内多个技术瓶颈并依据团队基于结构生物学所设计的小分子药物的开发与转换提出了药物设计的第一性原理。这次报告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见解,同时也促进了学术交流。

徐华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创新药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靶标结构与功能中心主任。徐华强研究员主要从事激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80余篇,其中在Cell,Nature,Science等主刊发表论文38篇,引用次数超过35,000次。徐华强研究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高被引学者”,并获得专利十余项。其研究成果曾被Science杂志评为“2009年十大突破之一”,并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两院院士评选“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药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2022年度科技创新“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徐华强研究员曾于2016年荣获国际蛋白质学会Hans Neurath奖和“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2019、2021和2022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0年荣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21年荣获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22年荣获第二十二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一等奖和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报告中,徐华强研究员介绍了团队解析的多种与神经、免疫和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GPCR结构,为这些疾病的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通过解析及分析多种GPCR的结构,逐步解决了GPCR偶联G蛋白,激酶招募及偏向性信号转导机制的科学问题。并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设计的针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适应症的小分子药物CS0159,目前已到临床II期试验。该药物之所以可以走得更快和更远,得益于遵循了生物学的第一性原理,即人体的内在生理规律。通过捕捉人体内激素分子的结构与作用规律,基于对疾病底层逻辑的认知,再去基于结构指导设计相应的药物分子,从而为漫长而艰巨的新药研发之路锚定一个更加坚实的起点。

报告结束后,我院师生积极与徐华强研究员互动交流,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徐老师同时与我院多位青年研究员进行了一对一交流,围绕多个科学问题及领域内重难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本次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